CPU|盘点:那些宇航级CPU和“上天”的奥秘( 二 )


这一个案例是机遇号火星探测器上的BAE RAD6000处理器 , 价格约20万美元 , NASA采购且最终发射上天的只有200颗左右(依然是爆款型号) , 也就是RAD750的前任 , 任务的设计寿命只有3个月 , 但实际这套系统在火星上工作了15年之久 。


图:搭载英特尔8086的航天飞机
第三 , 子系统拆分和冗余 。 龙芯一文中我们介绍过 , 采用多颗CPU(甚至不一定是同一型号或架构)是大多数航天器设计的通用做法 。 目的一是为了冗余 , 一是为了拆分任务 。
在复杂的航天系统中 , 能够单独控制航天器的每个组件/子系统非常重要 , 每个子系统都由独立的CPU管理 , 可以更好地控制子系统以实现电源管理和容错 。 例如 , 如果一个CPU挂掉 , 它只会禁用一个仪器 , 而不是整个航天器宕机 。
NASA早期的航天飞机采用Intel 8086处理器和RCA 1802显示控制器(后续升级为80386) , 预留5台计算机用于冗余 , 为了规避辐射使用铁氧体磁芯内存 , 而航天飞机的整个控制软件不到1M 。
而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使用6个RCA 1802——2个用于高级模块、4个用于低级模块 , 采用蓝宝石上硅(SOSIC)技术制造增加稳定性 , 加起来内存只有176K , 不得不感叹人类科技的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