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絮化、粘连,一碰就碎……8年时间,如何修复这样的“天禄琳琅”( 二 )


经反复评估 , 团队认为 , 这样的前人操作痕迹不利于古籍保护 , 需要进行整改 。
因为 , 修补的根本目的 , 是延长古籍自身寿命 。
再比如 , 虽然要坚持最小干预 , 但也有书叶纸张严重失去物理强度、亟需抢救的情况 。 水浸后严重粘连、酸化严重导致纸张酥脆 , 若不及时进行脱酸、加固处理 , 酸化范围将继续蔓延;还有絮化严重致使纸张变形、交互粘连乃至稀薄疏松 , 如不对其进行局部甚至整体托裱 , 承载文字的纸张将继续劣变降解 。
修复|絮化、粘连,一碰就碎……8年时间,如何修复这样的“天禄琳琅”
文章插图
修复师崔志宾展示天禄琳琅修复成果 。 洪星 摄
崔志宾强调 , 这些都是不得不采取的方式 , 而且 , 所有这些干预 , 都是可逆的 。
【修复|絮化、粘连,一碰就碎……8年时间,如何修复这样的“天禄琳琅”】边修复 , 边研究 , 边解决问题 , 边培养队伍
这次 , 对古籍材料的判断方式从单一经验主义 , 比如用手摸 , 用眼看 , 发展到科技手段与经验相结合 。
陈红彦介绍 , 这次修复工作依托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先进仪器设备 , 主要由国家图书馆青年古籍保护与修复人员对藏书的原有材料、破损情况以及修补材料等进行了科学检测与分析 , 让以往以主观判断为主的修复工作开始有客观检测凭据作为辅助 。
天禄琳琅藏书所用纸品多样 , 破损类型亦是复杂 , 仪器检测可帮助修复人员更准确判断古籍各方面情况 , 以便制定更加精准的修复方案 , 大大提升了修复工作的客观性、合理性 。 本次修复工程在传承老一辈技艺经验的基础上 , 又融入了新时代文献保护的科学理念 , 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修复结果 , 也助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科研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 陈红彦说 。
项目开展以来 , 我们完成了300余册书的修复工作 。 每一册‘天禄琳琅’书的修复工作都经历了方案的严谨制定、修复材料的科学选配、修复过程的详实记录和修复后的严格审核 。 崔志宾说 。
陈红彦介绍 , 此次专项修复 , 其实也是边修复、边研究、边解决问题 。 几年间发表了多篇讨论古籍修复措施的专业论文 , 在国家图书馆经费的支持下完成或正在完成一批科研项目 , 如文献修复用纸选配规范标准化研究、库瓷青纸的染色复原研究、古籍粉蜡笺纸书衣的研究与仿制、古籍书画修复用绢的复原织造研究、古纸仿制工艺研究等 , 解决古籍保护中古籍修复材料难配的困扰 。
值得一提的还有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人才梯队建设作用 。
都说古籍修复人才难培养 , 这一点朱振彬也深有体会 。 从上手到能挑大梁修珍本 , 花费时间动辄以10年计 。 修复师只有过了珍本修复这一关 , 技艺才能再上一个高度 。 朱振彬说 。
参与项目的崔志宾 , 生于1987年 。 对青年修复师来说 , 修天禄琳琅 , 也是难得的快速成长机会 。 第一次上手 , 她也紧张 , 手僵 , 毕竟静静摊在眼前的 , 是珍贵古籍 。 但在师傅指导下 , 慢慢的 , 年轻人也成了骨干力量 。
修复|絮化、粘连,一碰就碎……8年时间,如何修复这样的“天禄琳琅”
文章插图
资深修复师朱振彬介绍天禄琳琅修复情况 。 洪星 摄
由于历史原因 ,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在年龄上存在断层 , 年龄段从60后直接跨越到80后 。 不过 , 这些80后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 , 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 。 青年员工在具有35年以上修复经验专家们的示范带动下 , 面对破损情况复杂多样的天禄琳琅藏书 , 通过实际修复工作掌握了相对全面的技能 , 并在项目修复过程中开展相关材料、工艺、设备、工具等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