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从自研澎湃P1芯片到重构影像大脑,小米千亿研发瞄准硬核技术( 二 )


如今提起小米手机 , 快充已经是许多“米粉”心中对于小米印象的核心关键词之一 。
这次实现单电芯120W快充的神仙秒冲技术获得了小米百万美金大奖二等奖 , 离不开每一位工程师的努力 。
目前120W有线快充在手机行业中并不少见 , 但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双电芯方案 , 而双电芯方案会减少有效电池容量 , 并且在充放电的过程中 , 电能会有一定的损耗 。
虽然最终单电芯方案带给小米12 Pro电池容量的提升看起来只有400mAh , 但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却是18个月的研发加上过亿元真金白银的投入 。 说是“死磕” , 也不足为过 。

在与小米技术负责人的交流中我得知 , 其实小米的在充电领域的技术投入有着非常明确的三个方向 , 分别是充电架构、充电体验以及充电生态建设 。
其中充电架构就包括首次落地产品的小米自研澎湃P1快充芯片 。

从2017年到2021年 , 小米澎湃系列芯片至今已经发布了S1、C1和P1三个系列 , 雷军也说 , 小米还会继续在自研芯片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
其实OPPO、vivo等厂商在有线快充领域走的也比较靠前 , 但却鲜有提及芯片层面的技术突破 , 实际上 , 不要小看这枚“不起眼”的快充芯片 , 其研发难度非常大 。
首先在电路设计方面 , 澎湃P1的方案相比传统双电芯方案拓扑复杂度在2倍以上 , 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复杂7倍 , 而启动和保护电路的复杂度更是在9倍左右 。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曾学忠在接受智东西等媒体采访时曾提到 , 过去他就曾经从事芯片设计研发工作 , 深知其中的复杂 。
曾学忠说 , 芯片研发是系统性工程 , 需要大量的投入 , 并且回报周期很长 , 需要耐得住寂寞 。 这次小米120W快充 , 需要在充电速度、续航、充电安全、电池寿命等多方面实现兼顾 , 在芯片层面的技术挑战是非常大的 。
不过 , 小米最终还是将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 通过单电芯120W方案 , 小米实现了充电速度和电池容量更好的平衡 。 同时加上今年新增的屏幕120Hz刷新率自适应调整技术 , 整机的续航表现进一步提升 。
在充电体验方面 , 这次我率先拿到小米12 Pro并进行了几天的深度体验 , 根据实测 , 小米12 Pro从65%的电量充到100% , 用时仅有10分钟 。

▲小米12 Pro实际充电测试
要知道 , 绝大部分用户都不会将电池电量用尽再充电 , 因此这样的“10分钟满血”的充电体验 , 可以说是一种“质变” , 我们洗漱、吃饭 , 甚至下楼取个快递的时间 , 手机就可以满电复活 , “电量焦虑症”基本可以成为过去式 。
除了速度快 , 小米在充电算法和充电策略方面也进行了重点投入 , 比如在充电技术中加入更多AI算法 , 让充电体验也可以变得更加“智能” , 手机可以根据我们每个人的使用习惯以及使用场景 , 提供不同的快充方案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 当我们睡觉时 , 手机会采用更有利于电池寿命保护的“涓流充电” , 而电池管家则可以更精准地告诉你电池的使用时长还有多久 , 让你可以用的更加放心 , 让藏在手机内部的电池变得“可视化” 。
除了对于消费者本身充电体验的提升 , 小米快充技术也深刻影响了产业链 , 甚至带动了许多合作伙伴技术的发展 。 这也是小米在充电生态建设领域布局的一种体现 。
小米与行业一级供应商、芯片厂商、方案提供商合作 , 让手机快充技术开始在车载、消费、办公、娱乐类智能设备中落地 , 快充技术已经再局限于手机 。
小米的首款智能汽车已经在酝酿之中 , 而快充也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 。 目前小米手机业务与汽车业务在底层技术上都是打通的 , 小米智能汽车会在快充技术上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 也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