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鸥|商汤科技成功IPO:硬科技长期主义迎来胜利( 二 )


也有分析认为,商汤科技的成功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扫清了此前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将AI产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另一市场大环境是,美国和中国两大国在AI技术上也在不断对垒。
当前,中国在AI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美国方面出于对于技术领导地位的盲目渴望以及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技术能力的惧怕,便开始了针对中国AI技术高成长企业的“无端打压”。
大国角力,商汤科技也成了这样一个注脚。
不过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来说,今天的港股科技板块,市场也不会盲目青睐,那些具有未来长期成长价值的核心资产才是他们关注的。而结果也印证了:像商汤科技这样具备核心AI技术优势,也可以实现批量产业化的硬科技属性公司,正是长期成长价值的一部分。
走出AI特色道路商汤科技的起步,源自于一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1998年1月,汤晓鸥开始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2001年其于香港中文大学设立了多媒体实验室,商汤的创始团队便源于此。
可以说,商汤科技的成立和AI技术的突破紧密相连——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发布一项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在全球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同年6月,汤晓鸥团队进一步发表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到99.55%。这几项结果后来早早地传到了IDG的投资人那里,随后商汤科技正式成立。
汤晓鸥|商汤科技成功IPO:硬科技长期主义迎来胜利
文章插图
技术人才的储备是第一步。 根据商汤科技的招股书,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有40位教授、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包括250多名博士和博士生),占据了公司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从学到产的过程中,有技术没有场景应用,再好的人才和再好的研究也就没有了意义。
商汤科技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判断,作为技术企业就应该现金流短的时候敢于加强人才投入,坚持顶级人才招募和做底层技术,投入AI基础设施。
从创立之初,商汤科技就将精力投入到打造自己原创的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框架SenseParrots上,有了自己的基础训练框架,商汤科技的后续算法也是基于自己的训练框架,然后一点点生产出来。
而打造原创的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框架背后有三点考虑:第一,商汤科技在研发过程中会有很多和社区不一样的需求,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第二,当商汤科技有了自研的框架,在算法和技术上有底气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受制于开源框架提供的能力;第三,商汤科技希望在研发训练框架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在基础系统层面的核心技术积累,让商汤不仅在算法层面也在系统层面走在前列。
也就是说,从应用上,自主原创可控,也有利于提升更大的框架效能。
2015年左右,深度学习的模型逐渐走出了实验室机房,落地到了更多样化的设备,比如手机、摄像头、汽车和机器人上,商汤科技也在自有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框架SenseParrots基础之上诞生了各种解决方案。
【 汤晓鸥|商汤科技成功IPO:硬科技长期主义迎来胜利】作为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型公司”,商业模式是人工智能软件平台的销售,商汤科技推出了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的一系列方案:比如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商汤方舟企业开放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商汤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水星智能移动终端平台、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以及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