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球“缺芯”( 二 )


2021,全球“缺芯”
文章图片
成熟制程新增供给有限 , 但下游应用市场却在近几年迎来快速发展 。 首先是消费电子的综合升级 , 虽然总出货量增长乏力 , 但随着智能手机往多摄、5G、屏幕升级、快充等方向升级 , 所使用的图像传感芯片、射频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均以成熟制程为主 , 周边配套例如5G基站、无线耳机、充电器等也是如此 。 以5G手机为例 , 一方面 , 其渗透率逐年提升 , 预计今明两年的出货量增速高于50%;另一方面 , 相比4G , 5G手机需要2倍的电源管理芯片和功率放大器 , 2.5倍的滤波器 , 单机所含成熟制程芯片数量也有所上升 。
其次是物联网 , 智能家居、智能视听、可穿戴等丰富的下游应用驱动市场高速发展 。 综合多家机构的预测 , 过去五年 , 物联网连接总数的年化复合增速为23.5% , 未来五年则为13.2% 。 具体看 , 芯片种类可分为计算、通信、传感三类 , 较大比例均采用晶圆代工模式 , 其中既有IDM企业将产品外包代工 , 例如MCU和MPU芯片 , 也包括原本就采取设计-代工分工模式的通信和传感芯片 , 这些芯片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 , 制程范围主要为28nm-0.15μm的成熟制程 , 且较多使用8英寸生产 。
2021,全球“缺芯”
文章图片
最后是汽车芯片 , 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的渗透率逐年提高 , 而单车“含硅量”(芯片价值量占比)预计将在2030年提高至45% , 致使汽车芯片的重要性提高 。 这一过程中带来了很多增量芯片需求 , 包括功率半导体、SoC、MCU、传感器等 , 整体仍以IDM模式为主 , 代工比例约为20%-30% , 但分产品看 , SoC、MCU、传感器等的代工比例较高 , 性能要求比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略低 , 制程在40nm及以上 。
与极致性能相比 , 这些应用需求总量大 , 更追求性价比 , 因此仍然选择成熟制程 , 而不转向先进制程 。 28nm之后芯片设计成本增幅明显扩大 , 设计厂商负担更重;同时 , 建造晶圆厂的成本也迅速增加 , 例如前文提到的200亿美元/座的3nm晶圆厂 , 这部分成本也会转嫁到设计商头上 。 因此 , 成熟制程处于良好的性价比平衡点 。 此外 , 大部分成熟制程工厂已建立多年 , 折旧基本完成 ,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 , 部分不单纯以性能衡量 , 主要应用于复杂场景的特种工艺 , 例如IGBT、DMOS、BiCMOS、BCD等 , 也集中于历史悠久的成熟制程平台之上 。
2021,全球“缺芯”
文章图片
综上所述 , 成熟制程供给端近年来长期以缓慢节奏扩产 , 但需求端的5G、物联网、汽车等下游新兴市场却强势增长 , 性价比因素导致这些需求选择使用成熟制程 , 而不转向先进制程 , 最终导致供求不匹配 , 这是本轮芯片短缺的根本原因 。 虽然先进制程供求关系宽松 , 但是 , 由于终端产品里各品种芯片缺一不可 , iPhone离不开电源管理芯片 , 特斯拉也少不了USB芯片 , 部分成熟制程芯片供不应求 , 导致全行业呈现出严重的芯片短缺情况 。
02、看短期:多项扰动因素放大供求失衡形式
长期的产能错配为何在此时爆发 , 导火索离不开大洋彼岸曾经的“懂王” , 和已肆虐全球两年的新冠病毒 。 随之产生的三项主要扰动因素 , 放大了供求错配 , 点燃了缺芯狂潮 。
扰动因素一是车企应对疫情的举措 。 2020年上半年 , 新冠肺炎疫情自局部向全球蔓延 , 车企过度悲观 , 从而大幅缩减芯片订单 。 需特别指出 , 汽车芯片本身在晶圆代工企业中优先级偏后 , 例如在台积电营收中仅占5% , 主要因为其利润空间不大但生产标准严苛 。 于是 , 这部分空缺产能很快被其他爆发性增长的需求填满 。 随后 , 下半年汽车市场超预期恢复 , 车企尝试追加之前砍掉的订单 , 但代工厂已没有多余产能 。 一出一进 , 车企便挠破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