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运河粮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全面通水7周年

“古有运河粮道 , 今有南水北调” 。
12月12日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7周年 。
7年来 , 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 , 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区、市) , 受益人口达1.4亿 , 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 沿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
“古有运河粮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全面通水7周年
文章图片
南水北调航拍图 。 图片由水利部提供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 。 东线一期工程从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出发 , 用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托举”长江水北上流入山东;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 , 由世界最大的渡槽群“护送”南水千里奔流 , 润泽豫冀津京 。
“古有运河粮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全面通水7周年
文章图片
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全貌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诗平摄
截至目前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 。 其中 , 东线向山东调水52.88亿立方米 , 中线向豫冀津京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 。
这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已惠及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市区 , 南水北调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 , 几乎占据天津城区日供水量的全部 , 郑州市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饮用“南水” 。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彻底缓解
中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 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 , 我国最为“干渴”的地区并非沙漠广布的西北 , 而是华北地区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未建成通水之前 ,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62立方米 ,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而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更是少得可怜 , 其中北京为全世界大城市中第一缺水城市 , 仅为97立方米 , 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 , 仅为中东沙漠国家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量285立方米的1/3 。
由于过度使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 , 华北地区一度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 。
“古有运河粮道|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全面通水7周年
文章图片
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 。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诗平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昌明介绍 ,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 ,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 特别是时空分布不均匀 , 北方地多水少 , 南方地少水多 。 除此之外 , 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又集中在夏季 ,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就在于平衡这种不均匀性 。
“通水7年来 , 南水已经由原来的补充水源跃升为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主要水源 。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说 , 如今 , 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 , 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低至120毫克/升;天津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 。 此外 , 河南十余个省辖市用上南水 , 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 。
据统计 , 全面通水7年来 , 近5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北方千家万户 。 截至2021年12月12日 , 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 , 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 , 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2.88亿立方米 。 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
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构成“四横三纵”国家骨干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