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证明|死亡证明、病危通知……在网上一两百元就能买( 二 )


骗保 , 甚至骗取继承权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此前有人从中介处购买伪造的父母死亡证明等证件 , 将父母房产过户到自己名下 , 又以510万元进行二次抵押获取不正当利益 。 甚至有女子还在上班 , 却成社保局“死亡人员” , 原因是其丈夫通过伪造死亡证明等材料 , 取走了该女子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余额、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共11万余元 。
此前 , 有地方也出现一男子将健在父亲变为“亡父” , 在提供了死亡证明、土葬证明及家庭关系证明的材料后 , 申请获得死亡赔偿金8万余元 , 后经查证该男子父亲还健在 , 之前提供的证明材料均系伪造 。
受访专家认为 , 在骗保、骗取继承权、私人纠纷等事件中 , 普通民众很难鉴别文书的真假 , 伪造文书者很可能骗取不正当利益 , 甚至逃避相关责任 , 性质十分恶劣 。
逃避法律责任 。 去年底 , 一男子为逃避刑罚给自己办死亡证明 , 最终数罪并罚获刑12年的新闻 , 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 案件中的男子骗取他人钱财192万元后被查处 , 在看到办假证的广告后 , 决定从网上购买伪造的“死亡证明”“火化证明” , 从而达到人死案销 , 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 。 该男子在开庭前向法院寄去了伪造的“死亡证明”等文件 , 最终被法官明察识辨 。
2021年 , 广东一女子也伪造“死亡证明”逃避刑罚11年终落网 , 该女子在入狱服刑期间 , 通过保外就医、伪造死亡证明逃避刑罚 , 被发现后一直下落不明 , 警方历经11年的侦查 , 在去年8月将其抓获 。
倒逼平台“守土有责” , 彻底铲除“暗黑文书市场”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等专家认为 , 通过网络买卖伪造的“死亡证明”等重要文书 , 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 , 助长违法犯罪 , 给社会带来不可测的风险 , 应彻底铲除“暗黑文书市场” 。
吴国邦说 ,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文书信息管理系统 , 各类文书名称、制式 , 因时间、行业、地区、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 因此 , 文书真伪的鉴别难度较大 , 一般只能由文书主体单位确认或通过司法鉴定完成 。 “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监督 , 从源头上治理制假、售假 。 ”
胡钢认为 , 从假文书网购之便捷 , 可见目前造假成本的低廉 , 以及背后“灰产链条”的成熟 。
专家提醒 , 商家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买家购置假文书的行为本身涉嫌购买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 , 如以假文书实施不法行为并造成侵害后果 , 轻则承担民事欺诈责任 , 重则应同时承担诈骗罪的刑事法律责任 。
公安机关对此类行为露头就打的同时 , 应顺藤摸瓜依法查处相关卖家和买家 , 提高买卖“死亡证明”等伪造文书的违法成本 , 让相关人员不敢为、不能为 。
此外 , 吴国邦等人认为 , 倒逼平台“守土有责”才能对此类问题形成长效、动态监管 。 为避免打击治理后 , 不法商家换个“马甲”卷土重来 , 平台应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甄别 , 做到违规行为动态监测 , 对专门从事违法行为的平台则要坚决打击和取缔 。
在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平台履行监管责任的同时 , 个人也要提高防范意识 , 避免掉进“假文书”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