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铃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 , 可以说各种铃声伴着我们走过了大半的人生 。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文章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仔细想想 , 上学时被上课铃声支配 , 不少人甚至对上课铃声产生了深深地排斥感 。 步入社会后 , 再也没有所谓的上课铃和下课铃 , 但是早晨起床的闹铃成为了新的“魔鬼” , 相信每个打工人都有被闹铃支配的恐惧 。
在世界名校牛津大学当中就有这样一个电铃 , 它仅仅靠着两节干电池 , 就在180多年的时间里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 。 难以想象什么样的铃声能持续响这么多年 , 这两节干电池的电量未免也太持久了!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文章图片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其实这个一直在响的电铃是牛津大学做的实验 , 最初人们也没有想到它会持续进行下去 , 至今依旧正常运行 。 但其表面上看起来是个电铃 , 但实际上发出的声音非常微弱 , 以人类的听力无法察觉到 。
从相关资料来看 , 这项实验开始的时间是1840年 。 不少记录显示这个牛津电铃最初是一位叫罗伯特·沃克的人购买的 , 应该是牛津大学的某位老师 。
从“电铃实验”记录的寥寥数语可以看出 , 最初大家好像只是将它买来当作摆件的 , 或者说想要研究电池的耐久力 。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文章图片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表示牛津电铃最初是为了验证触张力理论的 , 到底哪一种才是真的也无从得知了 。 不过随着时间过去 , 这个物品就被大家遗忘在了克拉伦登的实验室当中 。
牛津电铃与我们想象中的电铃不太一样 , 它的主体由两根“电桩”组成 , 这两个电桩是连接在一起的 。 结合图片可以看出 , 这两个电桩正是那两节干电池 , 虽然它们看起来真的像“两根粗壮的蜡烛” 。 干电池下方又有两个铃铛 , 应该是由黄铜制成的 。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铃铛并未紧紧地挨在一起 。 在它们的中间有着一个很小的金属球 , 这颗金属球被线吊着 , 刚好位于两个干电池中心的位置 。 不得不说 , 这个画面的切割还是很满足强迫症的 。 从图片可以看出 , 电铃被一个玻璃罩子罩在其中 , 基本保持了与外界的隔绝 。
这种隔绝其实是为了保护它 , 毕竟掀开盖子干电池和空气接触会发生什么大家也不知道 , 但是如果这项实验因为掀开盖子的举动终止 , 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 至于有人说是为了隔绝声音 , 说肯定是因为它太响了 , 这种说法也不对 。
180多年里,两节干电池驱动电铃敲了100多亿次,结构至今未知
文章图片
因为监测牛津电铃敲击的并不是人 , 而是相关科学设备 , 这是根据它发出声音的频率来确定的 。 大家都知道 ,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是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 根据相关研究人员解释 , 牛津电铃发出的声音只有2赫兹左右 , 所以即使观测者将耳朵紧贴在玻璃罩子上 , 也听不到这个百年电铃发出的声音 。
可是正是一个在现代科学看起来极为落后的物件 , 竟然在180多年内敲了100多亿次 。 这使得大家对它充满了好奇 , 而驱使它敲击的那两节干电池更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 为什么两节干电池能有如此持久的电力?它们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