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从周边配件开始说起,聊聊iFi对我耳机系统的作用( 二 )



总之 , Power Station是我心目中一个非常合格的回放工具 , 在音色上不会给到你什么特殊的调味之处 , 也许很难获得什么老烧的青睐 , 但市面上有这样的产品可选择 , 也不失为一幸事 。
这个排插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也许距离稍远了一些 , 倒不是钱不钱的事儿 , 而是对于没有分体式机器需求的人来说 , 直接把设备接墙插是最好、最经济的选择 。 而我相信下面的设备对更多的入门耳机党玩家来说是更有实用性的——iFi的iSilencer+USB净化器和iDefender+USB隔离器 。
有些人可能并不了解二者的区别 ,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可能买前者就够了 , 前者更多的是对于你的USB输出设备进行一个信号的直接“净化” , 而后者主要是用于消除地线环路噪声的 。

近一年我发现一个现象 , 很多身边长期玩随身的朋友们都开始入了一套耳机系统 , 基本上都是一个解码耳放一体机+头戴 , 而连接方式大多数也都是作为PCHIFI使用 。 如果你是一个MAC用户可以直接Pass掉iSilencer+这种东西 , 因为绝大部分的MAC设备的USB输出都很干净 , 而且软件层面也没有部分Windows版本上的天然底噪 。 如果你对目前系统的声音纯净度(这里的纯净度和底噪是两码事 , 更属于一个玄学范畴)不满意、或者对你的电脑USB信号质量存疑 , 那么iFi的iSilencer+可以让你用一个很低的成本去试错 , 仅售300多块 , 也不需要像享声PA1那样得额外多备一根USB线 。

iSilencer+对于提升解码的声音纯净度还是有明显作用的 , 它不能减少信噪比不够带来的底噪 , 但是能够让声音的背景再黑一些、总体的声底更安定一点 , 并且对于数码声偏重的设备 , 能够稍稍“软化”一下结像的紧绷感 , 但是不会影响清晰度 。 以上的作用会随着你电源/数字信号的糟糕程度进行一个弹性的变化 , 我不敢说对你的设备百分之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毕竟现在的设备都越来越重视USB界面的处理了 , 但300多块的价格 , 甚至都买不到一根大厂的二手USB线 , 作为你折腾HIFI的学费完全不算贵 , 而且非常适合那些处于用电高压环境的学生党/宿舍党去使用 。


而iDefender+是可以配合iSilencer+一起使用的 , 但需要结合外置电源一起使用 , 主要是用于消除当前系统的地线环路噪声 , 能够带来良好的屏蔽性能和电源纹波参数 。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地线环路噪声 , 那么你是幸运的 , 我之前的系统一度被这个东西折磨了很久 , 而且找不出原因(地线环路噪声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 在这里就不作展开了 , 是一个我自己也没有摸透的领域) 。 从示意图里也能看到 , 这套东西里还有一个“组合拳” , 就是iPurifier , 是接在解码设备的USB口的 , 不过iPurifier我并没有实际用过 , 咱们就不在这里“eyefi”了 。
这两个USB信号处理设备都有多重接口可选择 , 毕竟现在玩手机流媒体的用户越来越多、许多笔记本电脑也都开始不再配备USB-A口 , iFi很早之前就考虑到了这点 , 可以说这类USB处理设备是一个看似传统、但其实能够与时俱进的产品线 。

最后要聊的 , 也是目前我频繁使用的两根电源线 , 分别是Nova和SuperNova , 美标版 。
我以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到一些所谓“大厂”出品的电源线的 , 因为我发现不少杂七杂八的进口货声音居然还不如我们国产的铜彩PennySE , 而且还不是素质层面、而是声音修养层面 。 而这两根线里面 , 让我比较意外的反而是便宜的那根Nova , 1.8米售价也不过1400元 , SuperNova则是2600元左右 。

这两根线 , 在线体本身的结构上是大同小异的 , 而且使用的是我个人更倾向的OFHC高导电率无氧铜材料 。 在信号线的选择中 , 我往往会优先选择铜线、而非银线 。 其他方面的硬件结构就没有什么太稀奇的了 , 双环螺旋的编织、空气绝缘、能够对抗EMI、RFI干扰的独立屏蔽和恒定阻抗设计、24ct镀金无氧铜插头等 , 每一项单独拎出来其实都不算什么太稀奇的东西 , 但放在这个价位的产品身上还算是有一定堆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