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学华为,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 二 )


在“战略”维度 , 首先要有追求宏大目标的进取心 , 其次是要选择大市场 , 再次是紧随新趋势 , 再有就是要保持业务方向的聚焦 , 最后是技术领先战略 。
其中 , “进取心”是战略持续进化的前提 。 如果缺乏进取心 , 则企业的战略很容易画地为牢 。
华为自创建以来 , 就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进取心 , 这推动其在自研产品战略、全球化战略、智能终端战略、芯片与操作系统战略的不断进化 。
例如 , 华为早期员工都对任正非爱“吹牛”的一面印象较为深刻 , 任正非在华为还只是一家小公司时 , 便在公司大谈特谈要成为国内第一 。 后来在成为国内第一后 , 任正非又从全球视角讲 , “通信行业三分天下 , 华为有其一” 。 正是这种进取心 , 一直推动着华为持续向前 。
“大市场”与“新趋势”是华为业务选择的两个重要标准 。 “大市场”才能成就“大公司” , “新趋势”才能让企业跳脱红海 , 事半功倍 。
例如 , 在2013年之前 , 华为在国内的声望远不如现在 , 其当时只是以高薪与狼性著称 , 真正让华为开始被公众广泛关注的是2013年之后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巨大成功 。
在开启智能手机业务战略之前 , 华为只是一个典型的以运营商等企业客户为主的To B企业 , 并没有To C基因 。 即使消费者当时会用到一些华为的手机、路由器产品 , 这些产品也都是为满足运营商客户的需求而推出的 。
但就是在To B基因异常强大的组织内 , 华为于2012年果断决定布局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业务 。 核心根源便是 , 任正非判断 , 智能手机不仅是一个处在未来趋势的潜力业务 , 同时也是一个市场规模巨大的业务 。

在智能手机业务之后 , 华为重点布局的战略级业务又有云计算与新能源汽车两个核心业务 , 都是基于“大市场”与“新趋势”两个核心逻辑 。
“聚焦”是华为较被外界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 。 虽然华为当前已经布局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与消费者业务 , 但这些业务都依然是“聚焦”在通信IT产业的主航道 , 从未涉足其他非相关领域 。 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 , 华为当时更是更加聚焦在局部细分领域 。
之所以选择聚焦 , 是因为华为认为只有聚焦才能饱和攻击 , 对着一个城墙口冲锋 , 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领先竞争对手的、人无我有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
“技术领先”是华为将战略落地的最重要路径 。 在经典的战略理论中 , 企业竞争战略一般有技术领先、成本领先与局部差异化三种战略 , 但在现实中 , 大多数企业选择将成本领先与局部差异化作为了核心路径 。 这是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技术领先战略要相较成本领先、局部差异化战略艰难得多 , 风险也更大 。
但同时 , 成本领先战略与局部差异化战略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 但很难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企业 。 而华为的与众不同在于 , 其没有选择较为保守的跟随者战略 , 而是很早就确定了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技术领先”战略 。
正是在这种战略指导下 , 华为数十年磨一剑 , 最终形成了巨大的技术复利效应 。 这种复利效应在芯片、操作系统、智能硬件、云计算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使得华为出现百花齐放的业务局面 。
3
2019与2020年是华为业绩的顶峰年 , 这两个年份华为分别实现了8588.33亿元人民币和8913.6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营收 , 营业利润也分别高达725.91亿元人民币与1112亿元人民币 。
上述业绩在中国民营企业中 , 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还有阿里巴巴、腾讯与中国平安 。 虽然在商业成绩上这四家企业在同一量级 , 但在很多人眼中 , 华为却是四者之中最优秀的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