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算法的机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往往是一个“玄学”,用黑箱来解释黑箱,很多事情只能不了了之。当然,相比于算法带来的模糊权责空间,算法背后“确定性”的商业收益却都回归到了平台手中。
《规定》明确提出,算法提供者需要向使用者打开算法背后的黑箱:
“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鼓励)优化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而在算法的目的和使用程序上,《规定》也有明确的指导意见。
对于算法的目的,除了不能违反现有国家法律规定以外,算法同样不能用来进行“不正当竞争”、“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目的,并且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
在节点过程中,《规定》则提出“应当加强算法推荐服务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关键词记入用户兴趣点或者作为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
这等于是对原先“算法无罪”、“技术中立”所带来潜在衍生后果的一个警示。算法在实际的互联网实践中是有倾向和价值观的,而算法的所有者需要对算法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和内容负担责任。
用户将拥有更细颗粒度的算法权力一方面,《规定》赋予了用户“拒绝算法”的权力。
《规定》要求算法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而用户一旦执行关闭,“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
另一方面,《规定》还赋予了用户“改良算法”的权力。
《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针对其个人特征的用户标签的功能。”作为用户,我们也可以更了解系统赋予我们的“标签”,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删除选择。
文章插图
此外,《规定》还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赋予用户更加方便形式监督权力,“设置便捷有效的用户申诉和公众投诉、举报入口,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而除了以上对算法方向上的行为规范外,《规定》也“点名”鼓励了部分“算法策略”在平台生态建设的积极作用。
如,“鼓励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综合运用内容去重、打散干预等策略,并优化检索、排序、选择、推送、展示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避免对用户产生不良影响,预防和减少争议纠纷。”
其中也是内容去重、打散干预等,与平台长期以来扶持腰部生态、鼓励原创作者等策略长期一致,有助于整体算法平台生态的发展。
文章插图
而藏在一切规范背后的问题是,谁才应该是算法的主人?
算法看上去是程序员的代码。但好的算法之所以能成立,更多来源于用户的数据和行为反馈——没有数据,就没有算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算法背后的基石是机器对每一个用户及其行为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做出对于未来行为概率学上的预判。
在过去,这种解释权和收益权都是属于大公司的。大公司如何“理解”我与我的决策,在过去对于我本人来说是一个“黑箱”。以至于大部分用户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驾驭算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小米科技|不聊性能只谈拍照!新旗舰反向升级成潮流,拍照手机如何选?
- 华为|别不信!魅族如今处境,雷军早有预料,小米也早已体验
- 小米科技|预算只有两三千买这三款,颜值性能卓越,没有超高预算的用户看看
- 普莉希拉|祖籍徐州的普莉希拉,嫁全球第5富豪扎克伯格,坐拥6530亿被说丑
- 小米科技|RTX3060的性能到底如何?相比RTX2060提升有多大?
- 小米 11 Ultra 内测 NFC“读写勿扰”与“解锁后使用”功能
- 百度|马化腾的一句话,腾讯市值一小时暴涨1400亿港币,马云格局还是小了
- 拼多多|砍价永远差一刀?拼多多回应:小数点后有6位
- 飞利浦·斯塔克|最便宜的小米 12 来了,2000 块左右
- CPU|E5系列处理器——工作室和生产力专业处理器,小白请勿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