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潘复生——让“镁”走进千家万户(...|让“镁”走进千家万户(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二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潘复生——让“镁”走进千家万户(...|让“镁”走进千家万户(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潘复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创新思维在科研中的作用 。 常规的镁合金比较软 , 经过适当的合金化后 , 固溶元素会使镁合金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 , 但也会导致塑性降低、变脆 , 不利于规模化应用 。
潘复生反复思考 , 金属元素在固溶强化的同时一般会导致塑性降低 , 但对于镁合金来说 , 这是不是必然的?
经过不懈努力 , 潘复生团队发现了特种固溶原子影响基面和非基面滑移的独特作用 , 结合长程有序相、纯净度和晶粒度等参数的控制 , 实现了“固溶强化增塑”的目标 。 他们成功研发了一批高塑性高性能新型镁合金 , 为镁合金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
“镁合金加工也有很多难点 。 ”团队成员宋江凤介绍 , 其他金属合金在加工方面基本采取对称加工的方法 。 宋江凤形象地解释说:“对称加工可以理解成拿两根擀面杖将金属材料碾平 。 ”但镁合金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 , 越追求对称加工 , 反而性能越差 。
金属材料的性质没法改变 , 能不能改变“擀面杖”?顺着这个思路 , 潘复生团队研发了非对称加工技术 , 通过改变挤压模具结构等方式 , 使镁合金产品质量更好 。
“大量采用镁合金后 , 汽车在颠簸路段可以减轻晃动幅度 , 计算机也会变得更轻薄 。 ”团队成员王敬丰说 , 镁合金产品散热性能好 , 能屏蔽电磁辐射 , 而且减震性能比钢产品高几倍、比铝合金产品高几十倍 。 “镁在金属结构材料中是比较轻便的一种 , 在航空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 ”王敬丰说 。
引领团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形状记忆合金’ , 是能记忆自己形状的神奇金属”“‘嫦娥钢’ , 是强与韧可以兼得的合金”……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报告厅 , 潘复生站在屏幕前 , 一一展示微观世界下的材料图片 , 带领学生走进材料科学的殿堂 。
“科研是非常有魅力的 , 要让学生在科研中找到乐趣 。 ”为此 , 潘复生坚持多年为本科生开讲材料科学第一课 , 鼓励年轻人提升创新能力 , 投身科研事业 。
“潘院士对科研很投入 , 有一次 , 为了做热处理实验 , 他在实验室待了整整228个小时 , 后来是因为停电才不得不停下工作 。 ”宋江凤说 , “每当学生们在科研上出现困惑 , 我都会向他们讲潘老师的故事 。 潘老师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 我们都从他身上感受到正能量 。 ”
“搞科研需要团队精神 , 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 这样更容易形成合力 。 ”潘复生说 ,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说 , 镁作为最有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 , 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有着积极意义 。
为了更好地开展镁材料的研究 , 潘复生从国内外引入了不少人才 , 并且致力于建立实力一流的镁合金研究机构 。 潘复生已培养20多名博士后、1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界 , 潘复生担任了镁合金国际刊物的主编;在产业界 , 他担任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这一切努力 , 都是为了让镁材料走进千家万户 , 造福国计民生 。
20多年来 , 潘复生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国家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 在高塑性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轻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 潘复生不想止步于此 , 他说:“创新需要横向对比 , 放眼世界 ,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