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纬民|人工智能落地方兴未艾 专家:发展开源和预训练大模型势在必行

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采访人员 黄昂瑾)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算法推荐……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人工智能逐渐深入老百姓衣、食、住、行、娱、教、医、养等方方面面。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各领域的产业化落地案例逐渐增多,更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人工智能落地呈现哪些特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将出现哪些新的趋势?
应用落地呈全方位、深层次态势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在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根据场景可以将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图像视频的检测类应用,以卷积网络为核心,可以应用到安防、医疗诊断、自动驾驶,城市治理等,这一类已有很好的应用效果。第二类是决策类应用,以强化学习技术为核心,应用于交通规划、精准的行销、个性化推荐。大众较为熟悉的是阿尔法狗,曾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这类部分场景已初见成效。第三类是自然语言类应用,以Transformer技术为核心,应用于多种语言的翻译,智能交互、文学创作、搜索推荐等等。需要强调的是,随着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的逐步成熟,自然语言类应用需要很大的机器和非常大的计算力。第四类是AI与科学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深度融合,可以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如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这是AI与科学计算融合的最典型的应用。
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吴文峻在接受央广网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许多应用场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安防、消费、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呈现出全方位、深层次,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相结合的落地态势,“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深度的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吴文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仍在发展当中,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这样的技术特点使其在性能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上存在一定的“天花板”,因此,人工智能的落地与其所在领域的各种条件和技术成熟度有着密切关系。
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的专家,大都认为现阶段能真正落地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是在一些相对封闭的区域当中,比如说矿区、港口、厂区等等。不过,在公共道路这类开放环境下的自动驾驶,目前来说,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在场地比较有限的园区里,或是在比较偏僻的道路上进行测试。”吴文峻表示,“这与技术和政策法规都有关系。想实现全方位的自动驾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此外,在吴文峻看来,“智能制造大有可为”。他指出,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如何在智能制造中体现绿色低碳,发展空间广阔。
“再比如智慧城市,城市是碳排放的‘大户’,如何在节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工智能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吴文峻表示。
郑纬民|人工智能落地方兴未艾 专家:发展开源和预训练大模型势在必行
文章插图

(图源自CFP)
推动开源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对央广网采访人员表示,目前人工智能落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消费互联网下移。从2016年至今,互联网从大城市逐渐向中小城市和农村下移,一些以机器学习推荐为特点的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的长尾效应越来越明显,让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二是表现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运用,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实践,比如目前已落地的工业AI视觉检测系统,使得检测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