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培行业|可穿戴的2021年:积极布局健康和独立通信,等待再度爆发( 三 )


体积和重量不用那么严格的儿童可穿戴产品要宽松很多 , 百元出头一直到数千元的产品都支持独立通信 , 且是实体SIM卡而非管理和办理都更繁琐的eSIM 。 通信能力带来的最大红利 , 是家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儿童的位置和安全 , 不过今年执行的互联网隐私新规带来更多挑战 。
场景与儿童类似的智慧养老 , 是独立通信可穿戴设备能发挥所长的方向 , 想法虽好却还有不少问题缺乏明确解决:如何在手表上建立起老人易学易用的体验 , 如何在大规模推广时更加有效率 , 如何与智慧养老风潮有更细致的结合 。 在找到答案前 , 只能是定位器和腕上手机 。
大屏当道 , 和手环时代说再见2014年发生了两件对于今天的可穿戴领域依然重要的事件 , Apple Watch和小米手环来到市场 , 前者定义了优秀的智能手表至少该具备哪些素质 , 后者则展现大众级可穿戴产品可以在低成本的螺蛳壳里修建出多大的道场 。 之后的数年中 , 这两大系列仍是各自品类的带头产品 。

春季面世的小米手环6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在Apple Watch售价十分之一不到的200元价位段上 , 它还是功能最齐全的产品 , 忧的是相较上一代产品可以说几乎没有变化 , 也就缺乏让老用户更换新品的动力 。 这或是暗示智能手环形态已经发展到顶 , 市场潜力也所剩无几 。
好在厂商早已预见瓶颈 , 直接对屏幕采取动作——简单来说就是 , 智能手表型产品不再只有长条形的小尺寸屏幕 , 而是大胆向横向发展扩充显示面积 , 以便承载更多的功能和交互 。 这让Redmi手表、华为手环6等看起来都更像是手表 , 也恰恰是它们完成的自我救赎 。
屏幕显示面积大幅提升 , 售价却稳定在提升不多的三四百元价位 , 这使得用户可以很轻松地获得与智能手表产品类似的体验 。 更像传统手表的个性化表盘、观感更为舒适的功能体验 , 都借此来到了更低的价位段 , 这是采用嵌入式系统提升续航的智能手表一直没有做到的 。

由此一来 , 不同价位段产品间的衔接也变得顺滑不少:所有产品都具备消息通知、健康监测、运动记录、移动支付和长续航能力 , 不过一两百元买到的是小手环 , 三四百元则可以买到屏幕够大的入门级手表 , 千元内能获得不错的设计与质感 , 两千元及以上就是智能系统的领域 。
“冰河时代”来临 , 静静等待爆发透过功能和产品形态发生的种种变化 , 我们能发觉可穿戴领域上空漂浮着一层略显沉闷的空气 , 它不像过去几年那样有着高歌猛进的乐观 , 却也不是手机市场转向存量竞争的刀戎相向 。 无论产品身处的价格段还是品牌体量 , 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在等待爆发期到来 。
如此情形和市场规模发生的种种不无关系 , 不过增速放缓只是结果 , 原因还是得从消费者为何不愿购买的方向上寻找 。 智能手机能长期具备吸引消费者年换的魅力 , 就在于体验和外观可以做到每年都有重大更新 , 这恰好是可穿戴产品缺乏的:功能变革进展缓慢 , 外观也大同小异 。
2021年可以看作是可穿戴领域重振旗鼓的一年 , 行业在重新整理那些真正有用户价值 , 能够换来增长的投入 , 比如更充分的健康监测能力和独立通信能力 。 同时那些已经不太适合可穿戴的特性 , 也开始和主流市场说再见 , 产品数量和销量都日渐萎缩的智能手环只是开始 。

所有存活下来的第三方品牌都在摸索自己的王牌 , 可以不依赖手机就能使用绝大部分功能 , 而且在不同品牌的手机上都能获得近似的体验 。 只有超越了手机厂商所定义的智能生态 , 同时打出像“专业运动属性”这样的差异化 , 才能在这片市场继续书写故事 。